2022-01-18
覺居法師表示,號稱東坡居士的蘇軾,既是文學家、書畫家、也是美食家。他一生仕途坎坷,幾度被貶謫至南方偏鄉,雖生活困頓卻能隨順處世,「蔬食東坡宴」除具色、香、味之外,也注重氣氛、器皿、花藝等陳設,藉由蘇東坡食的藝術,讓大家認識他如何在人生逆境中,以「平常心為道」豁達樂天,〈定風波〉是他面對人生風雨最好的寫照。
正午時分,東坡宴在悠揚的古琴聲中揭開序幕,由知賓擔任禮賓接待及首次餐桌服務團隊,在美姿美儀老師林淑蕙的指導下,展開非專業,卻以整體古典形象,以優雅、親切、熱忱的態度為賓客們服務。林淑蕙說:「心圓滿,事情就圓滿」。
朱嘉雯指出,蘇東坡一生受母親教誨,謹記「有多大的飯碗,吃多少飯」;父親蘇洵將他命名為「軾」,意為古時車前供扶手的橫木,在緊急時扶危就困而有大用,不可或缺,意味人要守分,處事低調,遇事能出手幫忙,他3次流放,環境一次比一次清苦,始終能苦中作樂,林語堂先生曾說:「蘇東坡留給我們萬古不朽的,是心靈的喜悅和思想的快樂」。
妙志法師表示,自己喜歡以簡單步驟做料理並研究蔬食,接獲覺居法師邀約後,花費3天時間與蘇東坡神交,遍尋其所有美食,再研究該以何種蔬食處理,歷經近4個月的研發、製作、試吃、改進等過程到終於上菜,每一步都是挑戰,也看見蘇東坡因「窮」而將粗食化腐朽為神奇,在困境中創造出驚喜和樂趣,熱愛生活的態度,令人敬仰。
蔬食東坡宴共有十二道菜餚,最負盛名的「東坡肉」,以王俠軍的琉璃瓷盤盛載,妙志法師食材以冬瓜、蒟蒻、百頁豆腐,用匏瓜絲綁起成四方型,先下鍋滷,放盤後加熱,出菜時淋上勺薄芡醬汁,食材經過熱漲冷縮,食時3層一口咬下,入口滋味獨特。
「蘇東坡的『東坡肉』在文學史上是一段佳話」。朱嘉雯解說,他在徐州、黃州任官時,都有燒過東坡肉,後到杭州與百姓抗洪築堤,將百姓送給他的豬肉切成方塊,燒好後再分送給疏浚的民工食用,而被命名之;在他的詩《豬肉頌》「淨洗鍋,少著水,柴頭罨煙焰不起,待他自熟莫催他,火候足時他自美」特別點出慢工出細活的作法,更以「早晨起來打兩碗,飽得自家君莫管」,恣意享受美食,樂在其中。
「玉糝羹」是蘇東坡第3次被貶謫到儋州,即今海南島時,生活清苦,兒子蘇過拿當地鄉民所食的山芋為他做的羹湯,「糝」是米粒。妙志法師配以白米、山藥丁、腰果、鴻禧菇、黃金珊瑚菇、松子等,味更鮮美;他說,蘇東坡吃出菜根香,而有「人間有味是清歡」一語,玉糝羹健脾益氣,讀蘇東坡的詩,再吃玉糝羹,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。
朱嘉雯表示,「玉糝羹」是一道充滿孝心的羹湯,蘇過為父親親自熬煮,蘇東坡吃的歡喜,特詩題〈過子忽出新意,以山芋做玉糝羹,色香味皆奇絕,天上酥陀則不可知,人間絕無此味也〉,並以詩云:「香似龍涎仍釅白,味如牛乳更全清。莫將北海金齏膾,輕比東坡芋糝羹。」可見,蘇東坡即便在窘境中,依然能以簡物為珍饈,堪稱是美食的最高境界。
賓客曹蕥蘭說,蔬食東坡宴精緻味美,尤其以冬瓜、蒟蒻和百頁豆腐做成的「東坡肉」,別出想像又多層次的滋味而不膩口,一面品嘗佳餚,一面聽朱老師典故講解,彷彿回到北宋時代,自己也變得有人文氣質了。